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002564440/2024-00231 成文日期:   2024-11-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湖环提函〔2024〕17号 发布机构:   湖州市生态环境局
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27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11-28 16:39:32

沈伟奇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统筹抓好水环境保护、守护最后一米的清澈的建议》,已转由我局办理。对您提出的问题,我局高度重视,联合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以来,湖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持续打响碧水保卫战,连续9年获得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3次蝉联大禹鼎金鼎,治水工作成效显著。

(一)狠抓污染防治。以污染削减、水质提升为核心,围绕源头防控、末端治理、生态修复积极开展污染防治。一是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至2023年底,累计完成1349个建设单元和全部72个乡镇(街道)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建成埭溪镇等3污水零直排区星级镇街、长兴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功能区等4个星级园区。二是优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机制。全域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累计排查、监测、溯源各类排口1.8万余个,重点完成太湖流域18条主要干支流及太湖沿岸10公里1576个排口排查整治工作。三是强化末端水体修复治理。持续推进水韵湖城生态修复,累计启动项目44个,目前已完成38个,投资28.2亿元。着力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美丽河湖52条,下渚湖、西苕溪相继入选首批和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洛舍漾入选水利部第二十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和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名单。

(二)深化河湖长制。不断提升河长履职实效,突出问题发现、整治、销号闭环管理,切实抓好巡河工作。一是完善责任体系。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河段责任体系,目前全市8972公里河道共设置有河湖长3756名,明确每名河湖长的责任河湖及履职要求,让每一条河湖专人管”“管得好二是强化问题整改。建立了巡河检查、督查考核、奖惩问责等工作机制,巡河问题发现率提高到原来的20倍,问题平均整改时间从7天缩短到3天。三是坚持数字赋能。持续深化河长在线管理平台推广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AI等先进技术应用,探索卫片分析找问题-无人机巡飞定位置-河长现场明事项-河长办督查促闭环的河湖长制管理新模式。四是营造合力治水氛围。持续深化绿水币机制,畅通群众、媒体监督举报通道,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履行爱河护河治河责任,截至目前,累计参与人数超29万,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农村环境。加快推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现代化,开拓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新动能,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一是扎实开展肥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配方肥替代平衡肥、兽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水产养殖用药减量和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等行动,化肥农药用量实现“9连降,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63.07万亩,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3.88%,有效降低肥药使用对水体污染贡献。二是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六化标准养殖场建设,粪污治理实施一场一策管理,规模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积极推进兽用抗菌药减量和饲料环保化行动,完成两化达标场102家。大力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提升渔业资源养护水平,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增殖放流各类鱼苗9198.55万尾。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类梯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开展一村一策人居环境提升,新创建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村285个、星级公厕130座、示范公厕15座,农村生态环境得以大幅优化。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在部分乡镇(街道)级、村(社区)级等最后一米河道仍存在水质较差情况,影响沿线住户和行人感观。

一是最后一米河道污染源头难以彻底杜绝。主要表现为小规模的农村种植、养殖点分布多而散,农田退水、养殖尾水等难以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导致尾水入河现象偶有发生,加之依河而建、依河而生的传统观念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完善,对镇村级河道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二是最后一米河道污染治理开展困难。最后一米河道多为狭小且浅底河道,断头河等小微水体,水量小、流动性差甚至死水等特点导致河道自净能力差,在枯水期尤为突显。而河道特点注定难以开展保洁清淤、生态修复等有效污染防治措施,水质改善困难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为目标,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部署,抓紧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全力以赴守护最后一米的清澈

一是推进截污纳管提质扩面。全面实施污水管网提升改造行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管道功能性、结构性缺陷等短板。2024年底前,完成城镇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完成60%城镇建成区内污水管网隐患排查及综合评估工作,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污水管网隐患排查及综合评估工作。深化农村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五年行动,开展绿色处理设施污水零直排村建设。计划到2024年底,行政村覆盖率和出水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到2025年底达到98%以上。

二是深化河湖长制履职实效。健全河湖长制督办、约谈、考核、述职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工作责任;强化数字化管理手段的运用,加大日常督查检查力度,形成河长履职工作闭环,推动河湖问题有效解决。加大对河湖保护和建设幸福河湖宣传力度,迭代大众护水“绿水币”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参与河湖长制工作;积极培树治水先进典型,营造全民治水浓厚氛围。

三是推进水生态修复扩面。坚决秉持“修复水生态,做好水文章”理念,以“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两手抓”为导向,坚决筑牢水生态屏障。2024年,全市新谋划实施12水韵湖城水生态修复项目,推进4个跨年度项目建设进程,修复20公里河湖缓冲带。全力打造美丽河湖示范,以中小流域治理、农村小水系整治为抓手,全面推进美丽河湖” “水美乡镇建设,打造水生态修复一市一样板,提升亲水圈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衷心感谢您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并希望今后一如既往继续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