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吴兴区多部门联合执法成功查处104国道沿线一处非法加油“黑窝点”。“以往对于非法流动加油点的整治管理,涉及到多个行政部门的职能,难免存在监管盲区。”吴兴区公安分局环侦大队民警杨英杰表示,得益于吴兴区生态治理中心统一调度,变部门各自为战为联动共治,有效破解生态治理“九龙治水”难题。 绿水青山,离不开跨部门协同共治的守护。“自2023年6月起,我们积极探索跨部门、跨区域的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率先打造全国首个生态治理中心,实现生态治理能力和生态治理体系升级。”吴兴区委生态文明办负责人姚谢谢介绍,2800平方米的中心场地划分了宣防宣教区、联勤防控区等6大功能区,区委生态文明办实体化进驻,6个高频联勤单位专人常驻,归并涉生态业务事项50余项,实现了信息共享、业务融合、队伍统一。 近日,吴兴区生态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利用无人机巡查辖区河道时,发现了一处排污口,不到5分钟时间,生态环境、公安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人员马上到达现场进行处置。跨部门协同合作,消除了由于各部门相互独立造成的信息孤岛,实现效能提升。据了解,中心运行以来,吴兴区的环境保护单起事件处置效率从原本2.8天缩短至1天。 生态治理从末端“堵”逐步走向前端“防”。“我们创新研发‘吴兴生态治理联勤在线’集成平台,汇聚各部门生态数据5.8亿条,实现监控设备一屏展示。同时,依托万象慧治平台,整合高空鹰眼和前端感知资源,建立水、土、气、林4类11个巡查场景,实现‘一键巡防’。”区生态治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人员对“生态要素库”中的信息数据进行研判和初筛,形成事件、行政和刑事三大类,统一下达处置指令,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情况,协调全区层面会商,确保各类问题实现早发现、早介入、快处理。
就在今年年初,吴兴区倾倒渣土案件屡屡发生。吴兴区生态治理中心相关部门立即对前期破获的案件和模型预警信息进行汇总梳理、分析原因、形成方案,组织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开展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理,共办理案件16起,新增监控点位78路,此类举报数量下降52%。“通过中心‘生态风险库’,能在第一时间深入研判分析,深挖行业内幕,及时发现监管漏洞,举一反三推动源头治理。”区生态治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区生态治理中心的投用进一步助推当地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双向奔赴”。该中心充分挖掘区内生态文化资源,以“区域村庄联盟”“强村公司”“两山银行”等形式建立政府、企业、群众等多主体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构建生态产品保值增值、高效开发、红利释放的全链条闭环模式,塑造高品质生态文化品牌。“我们将在提升太湖实验室、西塞科学谷等科创平台支撑力,强化绿色金融保障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动生态价值高转化。”区生态治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3964665-26476-34-图片新闻
|